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学校发展 >

学校发展

小规模多元化学校复兴:农村教育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4-01-29 15:19:00   来源:   
       □ 翟晋玉
    陶行知先生曾预言,乡村教育是一部永远不会闭幕的历史剧。当年他疾呼“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如今过去了将近100年,先生的呼唤仍然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农村教育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探索农村教育科学发展,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实践者,对中国农村教育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长期以来,我们的农村教育脱离农村实际,脱离促进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的需要,效仿城市学校,以应试升学为唯一目标,造成大批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小蔓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村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最重要的是突破体制和思想观念的障碍,真正做到依靠有教育力量和能力的人办学,让农村学校适应人才的社会需求,适应人的不同潜能、性向和志趣,必须回到教育的源头,为着‘人’的成长办教育。”
    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郭少棠对此深为赞同。“关键是我们思维的方法,我们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只是在文件和规划中停留在过时的思维。”他认为,当前应该从大的历史角度,从后现代社会生态学来思考农村教育问题。“为什么我们农村不可以构建有内容、有精神、有文化的基础教育系统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根据城市文化去走这条路?”“要把农村教育还给农村”,“用最好的人才、最高的科技来发展农村教育,这才是一个新的方向”。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当前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是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低于城市,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70%,但是获得的教育经费不到30%。地区之间的差距悬殊,2010年,北京小学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14482.39元,上海16173.85元,贵州则仅有2758.61元。
    另外,农村学校的优秀生源越来越少,农村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越来越多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朱永新呼吁,农村教育需要更多社会精英的关注,需要政府更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应该“就中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做一个国家标准,如果没有这样的国家标准,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差距会越来越大”。
    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1%,人口超过1个亿,大多数在农村。多年来少数民族教育少有人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研究所教授马戎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中华文化是不是准备包含这些少数民族?是不是把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们也纳入我们国家乡村教育整体规划中?”他举例说,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校都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几乎不包括当地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介绍,跟他们的生活完全脱节。“所以在教材内容和语言方面确实需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人的实际需求,不能只限于汉族文化的传播。”
    来自浙江、四川等地的教育管理者和实践者介绍了当地的探索经验。“城乡教育肯定有差异,但不能有差距。”浙江省上虞市教育局局长章兆钧说,“乡村教育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坚持开放办学,打开学校的门,推倒学校的墙,充分利用乡村教育资源,比如乡村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上虞市是童话作家金近的故乡,金近小学多年来坚持开展童话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校长何夏寿说,学校和附近9个村进行了13年的村校共建。“我们设计村规,创作村歌,布置村文化室,村里所有的文化项目,小到一个路牌的撰写,全部出自我们金近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之手。”
    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马培芳介绍,泰国为稳定农村教师实施了很多计划:边远地区教师住房计划、改造图书室计划、设置学校医疗室计划、边远地区教师待遇计划等。
    美国滋根基金会理事长杨贵平介绍了美国小规模学校建设的经验。上世纪60年代,美国也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学校运动。60年代以后,美国对撤并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撤并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于是开始提倡恢复乡村学校。
杨贵平说,恢复乡村学校有很多优点:方便孩子就近上学;无需校车,可以降低费用;乡村学校更个性化、多样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校可以跟社区结合。“学校是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可以在学校里放电影,做活动,开讨论会。社区有了学校,就有了生命。”
    “小规模学校在课外成绩和经济方面,比大规模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表现。”香港乐施会中国部基础教育干事杨兰说,小规模学校在中国未来的教育均衡发展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它将实现就近入学,扩大贫困地区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但如何在政策及法律保障、资源投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教学模式与办学模式、品质改善及目标定位等方面实现科学合理的发展,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当前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还存在很多困境。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官员吕超一年来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诸多问题:经费短缺、危房较多、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工资待遇差、管理松懈等。
    因此,首先实现物质条件达标,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保持农村学校的多样化,或是中国农村教育的最好选择。这也正是朱小蔓在论坛上所强调的,“必须走农村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今天的中国已不能封闭,也不能固化地看待农村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不能满足于物质配置上的标准化和齐一化。这是在‘物’条件上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靠办出满足于不同需要的学校,通过综合改革,打通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让创造的力量蓬勃起来,真正体现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人的需求多样化为根本。”

上一篇:学校须小心呵护师生原创品质
下一篇: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平衡中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