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师教育 >

教师教育

教师应是社会道德的先觉先行者

发布时间:2013-09-22 15:15:00   来源:   
□ 李明阳
法律和道德从不同角度规范人的行为,维系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二者区别在于:法律是他律、是外在的、是强制性的;道德是自律、是内在的,具有更深、更广泛、更自觉的特征。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所决定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人,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表率和引领者,因此,教师的道德必须是高尚的,这样才能引领后人。
教师的道德特征集中体现为博爱、奉献和慎独。                             
博爱是师德的最显著特征。这种博爱用孔子的话说是“有教无类”,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教师应以平等之心面对每一个受教育者。有人把这种爱比作“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奉献是师德的另一显著特征。还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首歌唱得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我认识一位教师,他从中等师范毕业后就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山区小学工作,他一个人在这所学校里工作了近40年,直到退休,他说他爱这所学校,他说他爱他的学生,他无怨无悔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慎独,是师德的表现形式。有这样一幅对联,叫做“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此联出自北京同仁堂,说的是同仁堂的所有人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上天都是知道的。我想,教师工作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无法监管的。教师是凭着敬业精神或者说是凭着良心工作的。他们默默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无不伴随着教师的深切期望与无私付出。
教师应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先行者,应为社会道德建设做出贡献。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既是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战略任务。基于此,安徽省将不准体罚学生、不准收费补课写入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各地先后出台了“几不准”,以约束、规范教师行为;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考核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高尚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先后推出“江淮好老师”、“江淮好校长”,援疆、援藏先进集体和个人,“最美乡村教师”先进集体和个人,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今年,安徽省将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加强师德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一个很大的群体,遍布城市和乡村,教育管理部门要多措并举,以确保这个群体道德的高尚性、纯洁性。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害群之马。对此,一是依法严惩,二是学校、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口诛笔伐以惩前毖后。但要注意的是,在严惩、批判这极少数害群之马时,我们不要情绪化,不要伤及无辜;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更不能把教师队伍妖魔化,因为这样做,无论对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还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将是无益而有害的。
 教师是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师德植根于整个社会道德土壤之中,所以师德的提高也有赖于社会道德的整体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师德建设不仅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社会有责任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培养师德、捍卫教师的道德底线是政府、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每个社会成员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整个社会道德不断提高,必将有利于师德的进一步提高,正所谓水涨船高。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如今有学上已不再是问题,有好学校上才是广大人民群众新的、迫切的需求。众所周知,一所好学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学校有一批好教师。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强师德修养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要在“学有所教”上取得新进展 “特色发展”
下一篇:解放中小学教师的道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