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科技前瞻 >

科技前瞻

基础教育的“派尼”样本

发布时间:2012-04-30 14:48:00   来源:   
 
——记河北省沧州市派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 郭 瑞
小学的功能是什么?
  小学课改怎么改?
  教师的讲该占几成?
  低年龄段的孩子自主能力弱,如何高效学习?
  诸如此类的困惑,折磨得小学校长比中学校长更加迷茫。
  有一所民办学校用实践成果回答了这些难题。
  河北省沧州市派尼学校在这场“大浪淘沙也淘金”的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中,脱颖而出,在基础教育中树起了小学课改的“先锋”样本。
  2009年,派尼着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套有利于孩子高效学习的课堂模式,用一句话简单的话概括为:“学科思维牵引课堂流程,学习方法成就自主学习。”学校因此成为沧州市教育的名片,“派尼课改”也成为了与沧州武术和渤海湾梭子蟹齐名的“地方特产”。
  多年来,派尼高效学习模式不仅吸引了全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包括新加波在内的众多国际教育同仁也慕名前来取经。就在不久前,沧州市电视台的记者到学校采访,记者听完一节课便兴奋得跑到办公室向董事长张润军询问学费问题……
  “派尼课改”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以至于能够感动见多识广的新闻记者迫不及待地想把孩子送来读书?
  
  两年不听课,内化理性课堂
  Greece:you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是什么?
  Rita:you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是your,它一般放在名词前。
  Sue:knife的复数形式是knives,因为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要把f或fe变成ve,再加s。谁能总结一下名词变复数的规律?
  Greece:第一条,一般在名词词尾加s,如:books。
  Jason:第二条,以s、 s h、 c h、 x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要在词尾加es。
  Army:你能举个例子吗?
  Jason:如box、 brush。
  Simon:还有teach。
  Kelly:请Simon注意:teach是动词,末尾加es时,是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而不是复数形式。
  Susan:我想提醒大家注意stomach的复数是stomachs。
  David:为什么stomach是以ch结尾,但变复数时却不加es呢?
  Susan:因为stomach这个词中的ch发【k】的音,如果ch在单词中发【k】,它变复数就只能加es了。
  The class:第三条,辅音加y结尾的词,把y变成i,再加es。第四条,以f 或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要把f或fe变成ve,再加s。
  Sue:最后这道题我们组想请Kelly帮助解答一下。Li Ming tells a story yesterday。
  Kelly:我觉得应该是把tells换成telled,因为句子中出现了yesterday,所以动词要变成过去式。
  The teacher:大家同意Kelly的说法吗?
  Greece:我不同意。因为tell是个不规则的动词,过去式应该是told,而不是telled。
  The teacher:Greece的讲解很正确。请大家马上来记忆一下told这个单词吧。
  全班同学背诵,一起拼写这个单词。
  Sophie:大家还能说出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The class:go的过去式是went,eat的过去式是 ate ,is/am的过去式是 was, buy 的过去式是bought, bring的过去式是 brought,see的过去式是saw。
  这是沧州派尼学样六年级英语共享课上,孩子们分享问题的场景片断,那一天学习的是第13课《Li Ming Tells a Story》。
  当看到学生在共享环节,各组之间拓展和质疑中生成了新的知识点的时候,站在角落里听课的董事长张润军转过头对记者说:“老师把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孩子就可以自如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记者看到,眼下的“理性课堂”不再有抢环节、赶流程的现象,进一步朝着弱化教师的驾驭而变革。“这次变革比前两次的自我暗战会更加激烈甚至残酷,相信3年后,我们的课堂会呈现最理想的自然状态。”
  也许读者很难想象,对课堂观察入微的张润军,此前的两年时间里没有走进过课堂。直到今年初,张润军认为时机成熟后,才举起相机,转起课来。
  张润军口中的时机,要从他给课堂教学改革制订的三阶段发展规划说起。
  2009年底,学校把对学生的兴趣、方法、习惯、思维的培养贯穿于课型和流程中,由此,派尼开始从流程变革的课改,深入到基于内涵建构的课改。
  2009年到2011年,他“隐身在线”不听课的两年,被他称为内化“理性课堂”的阶段。“之前的课堂,程式化明显,大部分时间学生处于亢奋状态。”张润军觉得,课改之初,课堂的激情应当慢慢回归理性,因此,他放手让教师去完成从激情的课堂形态到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课堂核心的深化。
  作为学校的总策划,两年没有进过课堂,并非不关注教师的举动。他了解师生状态的窗口是张贴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展示墙上那一份份工作计划和反馈。“一项改革,需要放开一个过程让老师去消化,如果我每天盯着看变化,老师会有压力,更可怕的是,这股压力会转嫁到孩子们身上。”张润军认真地说。
  和那些每年听1000节课或是亲自带班上课的校长相比,张润军不进课堂的举动,一度被外界误解为“不务正业”。但是,在记者看来,他却是真正耐得住寂寞、也经得起繁华的人。他带领老师们用不短的时间来完成自我沉淀,稳固成果的淡定,无疑震撼了那些怀有课改功利之心的学校。
  “本学期开始,我们有能力让课堂回到孩子知识生成和生命生长的自然状态了。”重新走进课堂的张润军自信满满,常常因为孩子们激昂的生命力,开心得笑出声来。然而,他更为两位校长和30多位教师的付出感到骄傲,“作为一名董事长,我倍感幸福!”这句话几乎成为他一段时间与朋友交流时,最愿意提到的自我状态。
  学科思维牵引课堂流程
  走进董事长办公室,一面墙上醒目地挂着张润军的教学思想,“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固化科学的学科思维。”这是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题赠给他的。
  “课堂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方法、习惯和思维,前三者构成学习品质,是形成思维能力的基础。固化是指巩固学生阶段性的成果,不是禁锢思维的意思。”张润军一再强调,课堂原本就这么简单,现在教育之所以难搞,是人为把它搞复杂了。
  带着对学科思维在课堂中如何体现的好奇,记者走进了另一节英语导学课现场。
  这堂课的流程是听录音。第一遍录音是听新单词,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对新词辨音辨形,培养学生听音辨形意识。第二遍录音是模仿新单词的发音,然后跟读。教师放一句,学生读一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整体意思。第三遍录音是听语音、语调、语境,体会文章的味道。三遍录音结束,学生朗读课文。
  张润军给英语学习制订了4个标准:正确是底线,地道是标准,语感是途径,应用是宗旨。
  通过课堂观察,记者发现,遵循了学科思维规律的课堂,流程自然流畅,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只是当孩子听录音没有听得特别清楚,或者发音不标准的时候,给予指正。有了文本、字典、录音机、同伴这些学习资源,学生用不着教师的教,语言学习完全是孩子独立习得的过程。
  派尼学科思维教学理念的提出,并非空谈。1998年,张润军就使用英语的母语教学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他说:“英语学习最直接的途径是培养语感,而养成语感需要从听入手,不是听老师读,而是直接听录音机,然后通过说、读、背、默,培养语感。按照这样的学法,可以保证孩子张开嘴会说,提起笔会写。”
  事实上,其他学科思维模式的形成正是脱胎于英语学科思维模式的研究。多年英语专业研究的经历,让张润军在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格外冷静,他没有仅仅追求课堂的改革,而是把学科思维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找到了最主要的支撑。“学科思维不是知识逻辑,而是学习方法的思维模式,当学生建构起这种思维模式后,见到这个学科的知识,就知道怎么学,见到这个学科的问题,就知道怎么解决。”
  对于很多学生头疼的理科,张润军举例说:“数学的学习方法是解读,把语言叙述的一道应用题,解读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数学语言。一道应用题读明白了,式子就列出来了。几何实现的是数形的转化,从形状读出数字。数理化重点在于读通、读透公理、定理、定义和例题的推导过程。数学要读到能把未知和已知迁移过来的程度,通过已知搭桥就能走到未知的答案。”就像只知道法条,而不知道立法原意,对法条的使用就不会充分和恰到好处。
  与那些模式控制课堂流程的教学改革本质的不同是,派尼以学法为出发点打造课堂流程和课型,通过学法的引导让学生完成对文本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学法需要生成四大课型
  学法依托的载体是课型,导学课、共享课、训练课和提升课,基于学生学法的需要应运而生,目的是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
  导学课,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以学生自学和培养学习方法为主,完成双基。课前与课后两次检测,解决学困生知识掌握的问题,课上学生自学,对子探讨,小组交流。
  共享课约等于展示课,强调的是课堂的多向互动,是让孩子开心的课。程序上同样保留课前与课后的两次检测,自学、探讨、交流在此课型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并为两步或是合成一步,重点是全班共享各组的学习成果。
  导学课和共享课是新授课阶段的必有课型。
  训练课和提升课主要是孩子练习、静思和梳理知识脉络的时间。训练课和提升课属于单元课型,课时不多,但是对孩子整体把握知识是不可缺失的积累过程。
  张润军把四种课型的内在逻辑解读为学习的动静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决定他们需要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让同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有好处,但是表达只是训练了一种能力,他们还需要说与练的均衡,学习的理性需要静思与沉淀。”
  记者随即来到训练课现场,教师巡视学情,提示全班:“提高训练第三题,结合实际生活,用文中的方法试着写一首小诗。文中的方法是什么?稍后要重点讨论。”之后,各小组就陆续离开座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将要共享的内容。
  最后,在全班共享的时候,学生没有把导学案上题目的正确答案呈现在黑板上,而是由各小组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难点、易错点,以考题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其他小组分别以诗歌、三句半、画图表的方式,回答问题。
  一个女生即兴作了一首诗,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叙述眼中的早晨,“太阳睁开紧闭一晚的眼睛,大声召唤沉睡在昨日月夜的一切,阳光如手掌,伸展在大地上,一切有种柔和的感觉,而夜,这匹黑色的骏马,颤抖着躲到树林里去了,太阳轻轻地诉说着,‘这只是阳光!’夜,慢慢地放下了戒备,让阳光充满了大地。”她的才情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赏。
  随后,记者又走进了正在上单元提升课的教室,单元题目是《圆柱和圆锥》。黑板上出示着“我的目标”:“我要自行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进行梳理,提高整理归纳的能力,我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室的环绕黑板上已经展示出了学生自己梳理的知识导图。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拓展题目,分别以图表的归纳与填空的题目摆在孩子的面前。
  教师白俊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学生二次消化后,自己提炼总结出来的精华。”记者了解到,派尼的课堂,从学习目标的制订到学习成果的分享与归纳,都是学生自主完成。孩子们在展示、质疑、对抗所表现出的刨根问底和知识迁移的精彩程度,无法用语言表达,恐怕只有走进派尼的课堂,才能体会到学生的机智与幸福。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上完课后没有问题,不是真没有问题,而是掩藏了问题。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把问题剖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这是课堂的核心价值。高效课堂没有创新,只是在课堂上落实了课标,回归了课堂的本来面目。”张润军如是说。
  开发学科智能俱乐部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派尼还在课堂变革之初,加进了多元智能的元素。多元智能不光有教育学的知识,还有对大脑的认识和研发。张润军考虑到,嫁接多元智能又不能抛开学科思维和学科教学,就这样,他们把学科知识与多元智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学科智能俱乐部。
  “四年级数学海洋知识广,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升和毫升来换算,量杯量筒量一量。除法生活运用广,计算竖式来帮忙。线和角,趣味强,时时刻刻在身旁。计算器,应用广,计算更大数时不慌忙。认识更大数,学到万以上,十进制计数法派上用场。两条线同平面,垂直平行不能成双。自然数,变幻无常,区分奇偶靠单双,说起质合也不能忘。观察物体要敢想,眼睛看准四面八方。乘法运算要简便,公式运用派上用场。小数的认识,在分数的基础上,兄弟二人结伴成长。多边形,是个大家庭,最稳固的属三角形。统计图,单复式,复式条形和条形。数学海洋来徜徉,游完海洋去陆地,请到小河边逛一逛。”这是数学智能俱乐部的活动现场,两个男孩搭档,在展示着四年级的学科知识。
  走进语文智能俱乐部二年级板块,知识墙上写着,生字共400个,会认,89个;会写,311个;左中右结构,2个;上中下结构,2个;独体字,9个;半包围,33个;上下,74个;左右,280个;多音字,4个。除此之外,拼音、诗歌、字词、成语、作文,等等,分布在不同的板块中。英语智能俱乐部的板块有时态、句子、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词性、词类和国际音标。记者看到,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整个小学段的知识体系全部在知识墙上总结归纳了出来。
  谈到学科知识归纳的好处,张润军说:“我们用两条线索呈现学科知识,第一是分块块,也就是按年级划分内容,第二是列条条,本年级的全部知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总复习的时候,当学生出现了障碍时,他可以带着问题回到块块中温故知新,实现知识迁移,扫除学习障碍。”
区角建设
  工具区
  课堂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空间,也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学习的便利,一切学习所需的资料和工具,都放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地用到。不要以为给孩子太多的空间,他们就会搞得乱糟糟,自从孩子们有了工具区,他们会规范地摆放物品,清理灰尘,无形中进行了养成教育。
  图书区
  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每个班都创设了图书区。空闲时,孩子手捧一本书,细细品味,深入思考,采摘智慧的果实,享受书香。孩子有了精神家园,陶醉在书海中,在真善美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心灵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自身演绎着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传奇。
  娱乐区
  为丰富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内容,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相应的体育器材,如毽子、跳绳、沙包、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既简单又实用。通过活动课的开展,保证每个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健康的体格比优秀的成绩更重要。
  生活区
  派尼学校是寄宿制,生活区的设立是为了放置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物。这样的小空间给孩子们营造了家的感觉,孩子们空落的心被爱填满。当孩子们站在生活区的那一刻,便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他们的脸上是笑,心里是暖。
墙壁展
  生日墙
  心形图案环绕蛋糕是生日墙主线,在红色调下,粘贴着孩子们的照片,记录着每个人的生日。教师希望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对于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学会关注家人、朋友和身边的人。于是,学校这样设计:生日当天,把过生日的孩子的照片围在“蛋糕”旁边,贴上相应的蜡烛,为这个孩子举办“生日会”,指导其他孩子制作生日礼物,借此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懂得分享快乐。教师还会指导孩子用绘画、手工等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让他们学会关爱家人。
  家校共建栏
  为了请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来,学校开设了家校共建栏。有的班级构建了一棵“苹果树”,每个“苹果”代表一个家庭。每次活动结束后,孩子和家长可以将拍的照片贴到自己的专栏里,表现突出的家庭可以领取一些小奖品贴到专栏里。活动的目的是让家长看到孩子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增加家长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习字展板
  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功。因此,学校运用习字展板晾晒学生习字的形式,来营造浓郁的写字氛围,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从小养成写好字的习惯。校长在几年前就制定了“九个一”工程,其中一项就是每个学生每月写一篇自己最满意的习字。为此,每个班都有一块展示习字的展板。学生每周书写英语、汉语习字各两篇,贴在展板上,这里见证了学生成长的足迹。
  活动课程
  种植园
  春季万物复苏,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派尼学校积极践行生活德育,为每个班级规划了一块种植园区,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播种、管理、收获。在采摘节一起享受丰收的快乐,亲子、教育双丰收。学生们种下了一颗爱心的种子,一有时间就来到地里查看,及时浇水、施肥、除草、除虫。种子发芽了,孩子们欢呼雀跃;秧苗长虫了,孩子们急得不行;秧苗长壮了,孩子们望着那满眼的绿色,骄傲地笑着。整个种植的过程,培养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力。
  英语多元智能俱乐部
  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浓厚的情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英语俱乐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英语语言智能俱乐部的活动,使学生的英语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英语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读写序列化
  “读写序列化”把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作为重点,遵循了观察、思维、表达的次序。读,从阅读环境、景物图片开始,进而阅读文本,阅读社会。写,从说话,说成句的话,说几句连贯的话到写话、片段、文章的写作,进行分项训练。为了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读写序列化”的教材由一线老师亲自编写,每周安排专门的课程进行学习,让学生从“我想说”到“我能说”再到“我会说”,循序渐进,全面达标。

上一篇:2011年调查数据:优秀中学生的5大鲜明特征
下一篇:问题生成——激活课堂生命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