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

地理区域图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2-11-06 08:42:00   来源:刘现芬   
内容提要:区域地理知识是高考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试题一般多运用有经纬网的地图、局部地域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的地图、地理图表等为“背景”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因此,在学习中,如何利用区域图进行区域空间的定位尤其是大比例尺的区域空间认定就成为重点。如何正确认定区域空间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区域地理的特点、成因、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是地理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和解决的知识。
关键词:高考地理     区域地理   区域图    区域定位     教学策略 ............
一、区域图在地理在高考中的地位
地理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而区域的问题都是综合的,区域地理作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综合体现和逻辑起点,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作为衡量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区域地理内容是近几年来地理高考组卷的重要素材,我总结回顾了2004年以来的地理高考试卷36题,发现区域图在高考中占的分量是比较重的。
历年来第36题的回顾
2004全国卷1 华北某地等高线图、气候、画剖面图 24
2004全国卷2 中亚“白风暴”问题、河流补给、外力作用农业生态、盐度等 36
2004全国卷3 横断山区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外力作用水文特征、环境、世界遗产 36
2004全国卷4 美国农作物分布、我国农作物、美国农业地域类型等 15
2004北京卷 云贵高原地形特征、内力作用、气候、人口等 26
2004天津卷 某区域地形剖面图、气候、地形区、农业、太阳辐射 25
2005全国卷Ⅰ 亚热带气候区平面图、剖面图地形特征、土地利用、水能开发 36
2005全国卷Ⅱ 西亚及其周边图、气候、亚欧大陆桥、交通 36
2005全国卷Ⅲ 长江中游天气系统图、气候、城市区位、旅游 36
2005北京卷 北海、南海图、气候、交通、农业区位、地质灾害、海水性质 36
2005天津卷 世界两区域农业、自然带分布图、气候、植被农业地域类型等 26
2005春季卷 1月气温图、考地形、气温、南水北调、农业生产 26
2006全国卷Ⅰ 中国沙尘暴路径、年份统计图、考地形区、环境、历史等 36
2006全国卷Ⅱ 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融化、洋流、环境 16
2006北京卷 三峡地区柑橘冻害分布图、气候、农业区位、环境问题等 36
2006天津卷 长江.黄河水系特性、地势特点、考察河流水文城市区位、旅游资源 26
2006重庆卷 德干高原、云贵高原、考地形气候、资源、环境 36
2007全国Ⅰ 工业区分布示意图
2007北京卷 新疆部分地区区域图。36
2007天津卷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与恒河三角洲的对比图。32
2007重庆卷 江苏和青海省轮廓图及两省农业产值饼状图和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36
2008全国卷Ⅰ 刚果盆地地形及河流分布图 36
2008全国卷Ⅱ 南美洲的的喀喀湖区域图及对应该地的降水柱状图 36
2008北京卷 河套平原区域图 36
2008天津卷 青藏高原和巴西高原区域图对比 34
2009全国卷Ⅰ 尼罗河流域图 36
2009全国卷Ⅱ   南美洲厄瓜多尔区域图 36
2009北京卷 秦岭和渭河平原区域图 36
2009重庆卷 中国部分区域和美国西部对比区域图 36
2009浙江卷 北欧部分区域图 30
2009福建卷 南美洲北部委内瑞拉区域图 37
2009宁夏卷 我国南方地区区域图 36
2009四川卷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36
几年来“文综第36题”试题 主干知识归类:
1.区域图判读分析 ——  每年均有、分量最重
2.等值线的判读应用 —— 每年均有、分量最重
3.地形特征判读描述 —— 经常出现
4.大气、气候知识 —— 每年均有、分量较重
5.工业、农业区位——也是重点,多为跨学科综合
6.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 分量逐年增加
二、区域图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
地理区域图以其优越的地位始终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以下是2008和2009全国卷36题重头大题的命题情况。
1.(09全国卷1)36.下图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山峰
︿1500﹀等降水量线(mm|年)   ~河流
 
 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流域构成(%)
 
时段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拉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解析:该题以尼罗河流域为背景,考查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
参考答案:(1)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
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
2.(2009全国卷2)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    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2)    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13分)
(3)    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区域判读、分析、应用等能力。(1)题,从经纬度坐标图中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西北海岸,进而可根据上述总体定位,结合已学区域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涵盖地势起伏状况、主要的地形单元等。(2)结合已有定位结果,联系该地气候,点明对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如:降水、温度等。(3)联系花卉种植业的区位选择因素,着重考虑交通、市场、廉价劳动力,甚至政策。
参考答案: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背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     (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  
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
     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  
(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3.(2008全国1)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解析:首先根据区域图判断该地位于非洲刚果盆地,在此基础上确定该河为刚果河,该处为热带雨林气候,结合所学等高线知识,不难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36分(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由以上几题可以明显看出,高考地理的主要命题方向以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地理综合试题命题方向
①以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以区域为基础,考核学生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②进行区位空间定位,认识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
③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
④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分布、影响及防治措施、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
三、区域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及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知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部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只有落实到一定区域才能体现其价值,为了衡量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区域图就成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所以,根据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以区域地理作为背景和切入点,拓展区域地理内容,运用高中地理的基本方法整合各地理要素与区域的关系,达到初高中地理内容的有机的融合,提高地理学习效益,形成系统思维,使区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区域地理内容是近几年来地理高考组卷的重要素材,在课堂上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地复习,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现以我国“西部”区域内容为例,重组教材,以下是具体的设计。
 (一)侧重区域特征,凸现区域差异
  高考内容中解决问题的前提背景,一是据卷面提供的信息,二是预设学生已有的某些知识经验。后者主要是来自课本,所以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但复习不是炒“冷饭”式的再重温一次,而是为了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那么作为复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启发性。
  1.设计典型“问题”,把握区域特征
  我国西部地区是由三个次一级的区域组成的,区域不同其自然要素的地域组合以及受其影响的人文特征也是各具特色的,如西北内陆区具有“干、风、沙”特点,青藏高原区有“高、寒、变”特征,西南区“复杂”性突出等。在复习过程中,要设计出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把这些区域特征有机地融入其中,并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充分掌握。例如:①近几年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以致沙尘暴频发,受灾区不断扩大、东进,试分析其成因及治理措施。
  ②新疆的瓜果称誉天下,现在在本地都可以买到千里之外的东西,这是得益于什么技术条件给我们带来的口福?新疆的瓜果质量为什么会这样好?可否进行大面积种植来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③新疆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荒漠广布,但为什么在天山地区却有降水,有森林和草场分布?其水汽是从哪里来的?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④青藏高原区为什么多地热、水能、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其开发程度为什么较低?
  ⑤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现以“藏袍”款式为例,谈谈它的功能、效用与气候及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⑥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方,其民情风俗多姿多彩,请从自然特征方面分析其原因。
  2.用“问题”作纽带,进行东、西比较
  设计出带有比较性质的“问题”,来体现不同区域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说明发展西部经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并为学生能娴熟地运用区域比较法创造条件。例如:①西部与东部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罗列。
  ②西部地广人稀,东部人多地少,西部能否大量吸引、容纳东部人口西迁?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西部的人口为什么还是不断地东移?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③从区位条件看,重庆与上海比较各有什么优势?应如何相互取长补短?
  ④读“我国一月均温分布图”,找出拉萨、重庆、武汉、杭州4地的温度值,试分析为什么4地纬度相当,气温却差异很大?
  (二)侧重区内联系,彰显区域共性
  地理环境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地理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把我国“西部”作为一个大区域、一个整体,教师要设计出能反映此特点的一些问题,来训练学生聚敛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
  ①西部三个区域的地貌有哪些共同特征?这对西部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经济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②常说西部大开发,请问西部可开发什么?(或问:西部潜在优势有哪些?)
  ③目前,西部大开发存在着哪些不利因素?(或问:目前,发展西部经济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④如何合理地对西部进行开发?(或问:用可持续观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目前应集中做好哪几项工作?)
  ⑤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在自然、人文景观两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
  (三)侧重区际联系,建立相互关系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必定会给其它区域带来一定的影响,“西部大开发”,需要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力支持,也必定给东部进一步发展带来契机,因此要处理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关系,做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缩小差异,共同富裕。这些观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所体现,例如:可以设计问题①西部大开发给东部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哪些契机?东部有条件在哪些方面给予西部大力支持?
  ②以“西气东输”或“西电东送”为例,请同学们谈谈该项工程给东、西部及沿线地区各带来什么好处?
  ③“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将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抗旱起怎样的作用?对上游的航运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区域范围,进行跨国联系
  沿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交通线的延伸方向、气候区的延展方向等,把区域范围由西部向国外扩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观、全球观。例如:①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我国境内称作什么?它的源头以什么补给类型为主?它流经的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产区?
  ②当南亚进入雨季时,云南的南部地区盛行什么风向?
  ③亚欧第二大陆桥的开通,便利了我国西部与中亚直至欧洲地区的联系,这对西部开发有哪些好处?
  ④我国西部陆上邻国众多,民族复杂,请从政治地理角度谈谈西部大开发对安定边疆地区的意义。
  ⑤阿尔泰山经过哪些国家?其西南面的额尔齐斯河在俄罗斯境内流经什么大平原?最后注入什么洋?该河流有凌汛吗?请分析原因。
  (五)进行图文转换,建立空间表象
  空间位置是区域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而表现空间分布的主要手段是地图,地图也是高考试题组卷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图文转化、多图综合、一图多用等设问,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建立起西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表象,以加深对西部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例如:①对照中国地形图,指出西部的地貌有哪些共同特征?
  ②东经87度由南向北经过了我国的哪些主要地形区?
  ③对照西南地区地形图说出其河流空间分布和流向特点,并分析原因。
  ④在工业区位方面,攀钢、包钢与上海宝钢比较各有什么优势?
  ⑤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内陆区的人口、城镇多分布于何处,为什么?在分布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
  (六)设计开放性问题,训练变通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变通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设计一些。例如:①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这里能否成为第二波斯湾?请谈谈你的看法。
  ②西北内陆区水资源缺乏,应如何妥善解决?请你出出主意。
  ③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广大,但开发程度较低,应该如何合理地进行开发?请你献计献策。
  ④楼兰古国的消亡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你认为对西部大开发有什么借鉴意义?
  ⑤西部大开发能缩小东西部居民的经济差距吗?
  (七)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趣味性
  复习课的内容和信息量具有高容量、高密度的特点,易导致学生思维疲劳,所以要尽量考虑问题的新颖性、趣味性,让学生体味思考的乐趣,以此来调节课堂节奏,使学生能长久地维持良好的思维状态。
  学生欲对上述罗列的问题进行全面、正确地分析和解答,必须要搜集一切有用的信息,并用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判断、取舍,才有可能达到复习知识和训练思维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教师自我生长的“邀约课”展现课堂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