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素质教育研究 >

素质教育研究

育“有灵魂”的学生

发布时间:2012-07-03 15:02:00   来源:   
       田保华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根据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世界倒数第一,没有一个诺贝尔奖是接受中国教育而获得的,泱泱大国,亿万学子,能不害羞?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算考上大学又能如何?找到工作又能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都在争取什么呢?都变成了什么人呢?如何树立远大理想?请先给我们以自由生活,请先还我们快乐成长的时光!”
  这是几个月前,在南方某中学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演讲的学生悄悄换掉已经学校领导把过关的稿子,突然发表的抨击中国当今教育制度的一段演说。这个突如其来的演讲震撼了全校3000多名师生,影响波及全国。尽管他讲话的场合和时机不是那么“适宜”,但是,他敢讲真话的勇气值得肯定,敢于质疑的精神可嘉!讲出的道理值得思考!
  5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自己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即兴演讲中,有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倡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青年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是最宝贵的……在母校的学习,使我养成了从不迷信权威的习惯,遇事总是要问一个为什么?通过自己,探寻追求真理的脚步。”
  温家宝总理这段看似简短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实质: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为什么独立思考对人的成长意义非凡?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就“思考对人成为人、对人具有人的属性的价值和意义”有过精辟的论述: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考)……
  人生来就是要思考的,思考是人类全部尊严之所在。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那他就是一个徒具生命形式而缺乏精神活动的植物人。孔子曾批评过那种“学而不思”的人,这种人只知道运用自己的大脑去记忆、去复制某些知识和言论,而没有真正进行思考。我们所说的思考不仅仅指人大脑的运动,而是指人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
  所谓独立的思考,简单地说,就是不人云亦云,不去简单复制书本上的知识和别人的言论,不迷信权威的说法和论断,不被大众舆论和主流评论所左右,能在深刻理解、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如果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是凭一些感觉和感受去评论和下论断,就容易陷入迷惑,即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说“能不能思考”是人和其他生物的区别,那么,“能不能独立的思考”就是一个人“有没有思想”、“有没有灵魂”的标志。
  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开始。所谓质疑精神,就是学习者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勇于设疑问难,能够大胆陈述意见,爱追根究底,具备探索并开拓未知领域的精神。
  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场所,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任务。可是,我们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没有思考、不思考、不会思考!
  学生为什么不思考?因为教师经常会代替学生说出教师需要的结论。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孩子思考的权利。
  学生为什么不思考?因为教师很少让他们充分地思考,1分钟的时间,能够形成怎样的思考?人为地磨平“棱角”,忽略了思考自身的价值。
  学生为什么不思考?因为教师很少顾及多数学生的思考,只选择个别能够配合教学进度的思考。记忆式的教学模式,成了学生不堪忍受的负担。
  学生为什么不思考?因为教师自己就没有思考,教师不思考还能强求学生有什么思考?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经常为学生创设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求答案,促进其思考,从而在满足其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其质疑精神。
  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才敢于捕捉疑问,并坚持不懈地去解决疑问。
  三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教师应创设一种尊重、关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敢于质疑、主动质疑。
  四是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质疑先要寻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寻疑的兴趣,肯定学生的寻疑行为,让学生善于寻疑、乐于寻疑,让寻疑逐渐变为思维的重要特征。

  人的特性无它,能思考而已;教育的实质无它,引导、提升独立思考的品质而已。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其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的空间,让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在学科训练中,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会独立思考、敢质疑、会创新、有追求、勇于担当的一代“有思想”、“有灵魂”的学生!这才是教育之“道”,更是教育之“德”。

上一篇:教研组长的新使命
下一篇:艺术和体育,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