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我们离教育现代化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3-08-31 15:12:00   来源: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
       台北教育大学教授、教育学和建筑艺术博士张世宗:教育现代化是有着目标和任务背景的发展愿景。以人为本,多元发展,回归教育本质,强调人的存在与成长,是教育现代化的重心和重点。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农业化时代,教育是有机的。工业化时代,教育追求“人定胜天”,追求规模。信息化时代,教育要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育现代化如何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现代与传统相对,传统不是过时之物,而是新智慧发展的基础。新科技是工具,不是目的。在某种意义上,教育软件比硬件更重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最简单的做法是“跳出教育看教育”,学会“关机”再“开机”。
       山东省青岛市格兰德中学校长倪贯翔:我觉得教育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异曲同工之处。现在的农业现代化实现了从耕种到收割的机械化,从生产量的角度来说,我们用了化肥和农药,提高了它的产量。但是,这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危害。这能给教育现代化什么样的启示呢?农业现代化可能增加了品种、提升了产量,但也付出了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破坏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代价。通过农业现代化,我想教育现代化也有类似的问题,就是人本问题。教育不管怎么现代化,它首先是个教育问题。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人的教育。人的教育是人的特性的一种回归,从古至今,世界各国的教育学者,对于这个问题都有答案。所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把我们的文化、整个人类精神上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这才是教育现代化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二中校长李明尚:教育现代化是指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以及人和物、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表现在:一、当“思想认识顺应时代、高于时代;做人,能见贤思齐,超越君子,走向圣人;做事,能相信科学,走向科学,用好科学”的时候,人就进入了现代化行列。二、当“物质文明因人为改变、改进、创新,而变得发展、进步、更加有用”的时候,物就进入了现代化行列。三、当“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保持和谐、融合、融入状态”的时候,人和物、社会和自然就双双进入了现代化行列。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大概念,这里面包含家庭教育现代化、学校教育现代化、社会教育现代化、自我教育现代化。把教育现代化锁定在学校和教师身上,这样的思想是狭隘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街道中学校长李哲:真正的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世界一流,或者说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当时的西南联大连校舍都要去租,可见其条件之差,但办学质量之高也是人所共知。西南联大校训的第一条就是“民主自由”。学校有两个机构,一个是校务委员会,另一个是教授会。前一个机构是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成员都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长任命,后一个机构虽然不是权力机构,但威望很高,是校长的得力参谋。蔡元培在北大当校长期间,奉行“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结果北大成了“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开启了一个时代,这得益于民主治校。当下的许多学校,校长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关在办公室里搞决定,浇灭了师生民主办校的火花,弄得学校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朝气,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教育自有其发展规律,太多的行政干预让学校失去了自主办学的空间。西南联大办学期间,社会动乱,各派势力争斗不断。在这样的动乱时期,学校少了干扰,反而能静下心来,按教育规律办事,踏踏实实搞学问,于乱世中办出一流的大学。当下的学校,空降校长,讲求行政级别,“超级大学”不断涌现,但学术空气越来越差,社会上的浮躁气污染了校园,大师级的人才越来越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教育现代化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山东省教科所研究员张斌:学校教育现代化有两大难题:一是新教育伦理的树立难。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以及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公民大众的行为标准,不是一件容易事。正如有位西方人士所说:在东方,只有当传统经典化作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时候,儒家思想才会迸发出它应有的智慧之光。二是高房价和出国留学的控制难。高房价和出国留学风,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观念如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教育现代化就会很难实现。
      
 如何解决这两大难题呢?一要用中国人的思想、智慧办教育,让中国人享受中国人具有独特智慧的教育。二要倡导教育救国。三要坚持改革开放。如今,党政领导很开放,全国各地学校教育改革的经验层出不穷,用好这些经验,推广这些经验,学校教育就有可能快速进入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主任于维涛:夸美纽斯曾批评中世纪的教育是人类才智的屠宰场。吕型伟批评工业时代的传统教育是人类才智的牢笼。教育应是灯塔,不应是镜子。应担负起引导社会的神圣职责,不应为迎合市民大众的浅近需求而盲目随波逐流。教育目标,不应只着眼“人力”,而更应着眼“人性”,培养有学识、有智慧、止于至善的人。正如杜威所说,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唯一的影响是创造环境。教育应在特殊中见普遍,在短暂中见恒久。最有价值的教育是通才教育。经历世代考验、闪烁真理光辉的“永恒人性与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美德。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小学校长杨颖:教育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这是国家管理层面的教育体制问题,一方面,不以行政管理手段来管理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要去行政化。让学校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建立专业的、非行政的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校际间的学校教育联盟,就是现行体制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很好的策略。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学术团体的成长和影响力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即有教育情怀的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有教育理想的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独立的专业化的教育督导评估组织。
     
 河南省罗山县第一中学校长李林: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它召唤每一所学校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作为基层学校的领导者,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当前,全国中小学正处于课程改革的关键期,校长的课程意识、文化内涵、教育情怀、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暂时落后,但办学思想不能落后。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外化为教职员工的工作方式,内化为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是当今校长面临的冲击与挑战。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学校,它们的共同点是:校长有思想,教师有智慧,学校有文化。为此,作为一校之长,首先必须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拥有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山东省肥城市白庄矿学校校长邱绪岩:我们要想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在硬件现代化的基础上,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努力丰富自身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现代化不是对过去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根植于优秀传统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坚守、融合和创新。坚守就是要坚守教育本质,坚守教育规律,坚守民族本色。融合就是要融合时代的诉求,与时俱进,建构现代学校制度和育人方式,坚持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科学评价;确立恰当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要融合人们的自然诉求、社会诉求,为师生的健康成长、幸福发展创设必要条件,为社会的发展培育优秀人才。创新就是要结合信息时代,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比如学习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
       
二是拥有现代教育行动心态。知即行,还是知而不行?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决心和勇气。教育现代化需要我们有思想,更需要有行动:有了班班通,课堂中使用率如何?有了民主思想,在管理中,我们是否把权力还给了老师、学生、家长?工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课堂是否还给了学生?教育现代化需要我们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也需要必要的现代教育设施与技术,但更需要我们不抱怨、不推卸地践行现代教育思想。行动第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离真正的教育现代化越来越近。
       
山东省滕州市姜屯中学校长孔凡海: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人的现代化,前提是教师的现代化,教师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化。
      
我理解的教师专业化,不是表现在教师掌握知识、拥有经验的多少,而是集中表现在教师对教育规律、育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只有当教师对教育规律、育人规律有了准确理解、正确把握的时候,才能有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许多问题,才可以说具备教师专业化的素养。否则,就不能说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什么远低于医生、律师?我认为,这只是表象,不是因为教师职业认同感比医生、律师的职业认同感低,而是在于教师对教育及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粗浅,远不及医生对病人、律师对原被告的研究深入。一名教师按常理说是越老越有智慧,我们看到的现象却是不少教师越老越不受学生喜爱,这种情形应该是比较普遍的。试想,我们去医院看医生,如果遇到的是一位老医生,就会很信任他,觉得心里很踏实。同理可见,一位知识丰富的老教师也应该带给学生这样的认同感。而事实恰恰相反,这说明,教师年龄虽大,但不等于经验就多、能力就强,更不等于真正认识学生、理解教育规律。有的老教师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重复自己的所谓经验,不善研究,始终在规律的大门之外徘徊。这样的教师何谈遵循规律、又怎能受学生的欢迎呢
       
教育现代化呼唤什么样的教育创新
      
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第三中学校长薛书功:一种高度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它是外来教育思想、实践与本土教育的高度融合,是本土已有思想、经验的高度升华。因此,我们必须对现代教育规律有全面的把握,重视对国际经验的理性辩证吸收,实现更高级的教育创新。
       
转变先经济后教育的发展模式,创建以教育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应针对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新型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力争以人才培养带动产业转型和产业发展。
       
转变应试式或经院式的办学模式。现代大学教育不是培养那些仅仅会考试的人,它应当从教读书转变为教创业,让所有的毕业生都具备创业的能力,并以此来衡量一个大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从而把大学办成创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只有做到这样,大学才体现出现代精神,才能充当促进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摇篮,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才引进和产业创新。教育要走出旧模式,一定要有过人的谋略和崭新的思维,而不应只满足于跟在别人后面做配角。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小学校长李新云: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把提高教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摆到突出位置,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实践中,我们借鉴海尔人的“倒三角组织理论”,每个年级组都成为自主管理团队,实现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我们在“依法管理”过程中,遵循两点原则:一是管理的平等性,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强调人格之间的平等尊重,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是管理的合作性,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这种全员的规则意识和态度为实现更高层次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境界的管理应该充分激发全校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宽松、和谐、平等、尊重、高尚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只有这种环境,才能促进人的自主发展。作为一所现代化学校,其管理模式可以多种多样,管理机构的设置也可以各具特点,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即必须建立和维护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这是现代化学校管理的核心和本质。
      
教育现代化对教育者有什么要求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教育现代化对教育者有哪些要求?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教育现代化对教育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一,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道德底线。教育是爱的事业,它要求教育者要有慈善心和责任心。我没有强调教师的爱心。一个善良的人,即使对小狗小猫、对一株植物都有慈爱之心,难道他对孩子没有爱心吗?一个不善良的人,强迫他对学生有爱心他就能做到吗?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他就会对社会负责任、对家人负责任。他也一定是个有爱心的人,他对孩子能不好吗?这其实就是一个道德底线的问题。有专家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我们的校长、老师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吗?有没有教师已经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作为校长该如何解决那些丧失了、突破了道德底线的教师?这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第二,教育工作者要有专业素养。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事业,这种工作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教育专业素养,懂得教育规律,熟知课程标准,掌握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这样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第三,教育工作者要有民族情怀。教育工作是离良心最近的职业。在面对着一些幼小生命的时候,它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在这颗爱心的背后,更应该具有为家庭、为社会、为民族负责的高尚情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国家兴衰、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
       
第四,教育工作者要有世界眼光。随着交通、通讯、网络等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瞻远瞩,放眼世界,牢记我们从事的是未来的事业,是培养走向未来的具有民族情怀的世界精英。
       
山东省五莲县育才小学校长王奉兰:教育要走向现代化,需要能提供给受教育者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要育人之长、予之所需。
       
 孩子之间先天存在着差距。现代化教育应该是“育长”教育而不是“补短”教育。我们追求全面发展没有错,但是人的有些先天短处,后天是很难弥补的。弥补短处不但费时费力,还会使人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努力看清学生各自的天赋,因材施教,让松树长成好松树,让柳树长成好柳树,而不是让柳树长成松树,让松树长成柳树,让每个生命都有精彩成长。
      
前几天,我们学校发生了一件事:县文明办组织县直部门进行演讲比赛,我校分管领导安排往年获得演讲比赛第一名的教师去参加,结果连个三等奖也没拿回来。我调查得知,学校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该教师不愿意参加,提出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别人。而分管领导考虑到该教师参加比赛,有把握取得好成绩,于是做了动员工作。结果是,该教师勉强去了,却出现了这样的结局。反思这件事,我发现问题出在我们给予教师的机会、舞台,不是他所需要的。于是我想,适合的教育给予受教育者的应该是他最迫切的成长需求
      
作者:王占伟

上一篇: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 “自我教育”
下一篇:教育呼唤批判性思维——“孔融让梨”的启示